返回宝山主页 返回网站首页
 
宝山概况 房产信息 商家商场 社区服务 学校教育 医疗卫生
           
政府部门 创业就业 观光旅游 文艺体育 娱乐 宝山交友

宝山区概况

宝山区位于上海市北部,东北濒长江,东临黄浦江,南与杨浦、虹口、静安、普陀4区毗连,西与嘉定区交界,西北隅与江苏省太仓市为邻,横贯中部的蕰藻浜将全区分成南北两部,吴淞大桥、江杨路大桥、蕰川路大桥、康宁路大桥、沪太路大桥横跨其上。全境东西长17.5千米,南北宽约23.08千米,区域面积293.71平方千米。

地处黄浦江和长江的交汇点,宝山堪称上海的“水路门户”,海运连接164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个港口,集装箱的吞吐量占上海港的70%以上,海运联运和内河航运发达;陆路形成了铁路、轨道交通、高速公路等四通八达交通网络;距离虹桥、浦东国际机场均在半小时车程以内 [2] 。

2019年12月,成为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单位 2020年10月20日,入选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名单。

中文名宝山区 行政区类别市辖区 所属地区中国华东 地理位置上海市北部,江苏省太仓市以南 面 积293.71 km² 下辖地区3个街道、9个镇 政府驻地密山路5号 电话区号021 邮政区码201900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人口数量190.48万人 机 场上海虹桥国际机场、上海浦东国际机场 车牌代码沪 地区生产总值1551.51 亿元(2019年) 方 言吴语 拼 音Baoshan Qu 行政区划310113 经济实体钢铁生产与港口集装箱进出口基地 区委书记陈杰 代区长高奕奕


目录

1 建制沿革
2 行政区划
3 地理环境
   ▪ 地质
   ▪ 地貌
   ▪ 土质
   ▪ 土壤
4 人口
5 政治
6 经济
   ▪ 综述
   ▪ 工业
   ▪ 固定投资
   ▪ 农业
   ▪ 建筑业
   ▪ 商贸业
   ▪ 房地产业
   ▪ 金融业
7 社会
   ▪ 科技
   ▪ 教育
   ▪ 文化
   ▪ 卫生
8 交通
9 方言
10 旅游
11 著名人物
12 城市荣誉


1   建制沿革


宝山区在上海市的位置图


本县境域,唐代起至南宋嘉定十年(1217年)前属昆山县,嘉定十年昆山县分出东境建立嘉定县,此后历经南宋、元、明至清雍正初年均属嘉定县。
雍正二年(1724年),嘉定县分出东境依仁、守信、循义、乐智4乡所属的13个都的全部或部分建立新县,定名为宝山县(县定名时间,乾隆、光绪《宝山县志》记载为雍正三年,现据《清实录》世宗实录卷二十四记载,雍正二年九月分县时,就定名为宝山县),与嘉定县同城而治。雍正三年核准分治。隶江苏布政使司直隶太仓州。

民国元年(1912年)废州,本县直隶江苏省。

民国3年1月,隶江苏省观察使,5月,省下设道,隶江苏省沪海道。

民国16年废沪海道,直隶江苏省。

民国22年隶江苏省松江行政督察区。

民国26年至34年,先后隶日伪“上海市大道政府”、“督办上海市政公署”、汪伪上海特别市,并改县为区,民国33年8月复改为县。

民国34年8月,日军投降后,复归江苏省,隶第三行政区督察区。

1949年5月26日,本县全境解放,隶苏南行政区松江专区。1952年11月,隶江苏省松江专区。1958年1月,划归上海市管辖,8月,北郊区并入。1988年1月,国务院批准撤销宝山县,9月,随着宝山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完成撤县任务,原境域成为新建的宝山区的一部分。


2   行政区划

宝山区行政区划图

 

 

 

 

 

 

 

 

 

 

 

 

 

 

 

 

 

 

 



宝山区辖3个街道、9个镇、1个工业区:
吴淞街道(2006年5月8日吴淞镇街道和海滨新村街道合并,成立吴淞街道)、

友谊路街道(原宝山镇)、

张庙街道(2006年5月8日泗塘新村街道和通河新村街道合并成立张庙街道) 、

罗店镇、大场镇、杨行镇、月浦镇、罗泾镇、顾村镇、高境镇、庙行镇、淞南镇、宝山城市工业园区。


3   地理环境
地质
区境内地势平坦,基底岩石埋藏南浅北深,基岩面由南向北倾斜。南部江湾、五角场一带基岩埋深约280米;大场为一残丘,基岩埋深仅270米;顾村、吴淞、宝山城厢一带约300米;罗店、月浦一带约340~350米;长兴、横沙两岛一般为300~310米,长兴岛凤凰镇以西可深达400米。基底广布侏罗系上统寿昌组地层,岩性由紫红色、青灰色、灰白色凝灰岩、凝灰质砂岩及泥岩、粉砂岩、中粗砂岩与砾岩组成。在广布的侏罗系上统地层中,罗店、大场、江湾一带残存着古生代地层,据地质部门钻探资料表明,为寒武系中下统地层。

在吴淞、宝山和长兴岛凤凰镇附近及五角场一带埋藏着燕山晚期侵入的花岗岩体。吴淞到宝山一带称吴淞花岗岩体,面积约55平方公里,呈北西向延伸。岩体与围岩接触关系不明。岩石具有细~粗粒的不等粒结构,主要矿物成分有钾长石、斜长石、石英、黑云母及角闪石等。岩体边部为“二长”花岗岩,长兴岛凤凰镇附近的花岗岩与此为同期产物。五角场的花岗岩属市区花岗岩体的北块,面积约22平方公里,岩体受虹桥到五角场北北正向断裂控制。岩体与围岩接触关系尚不明。经对岩体作同位素年龄测定,为112.2兆年,当属燕山晚期早白垩世产物。

另外,在月浦到盛桥一带有小片石英闪长粉岩及闪长粉岩存在,侵入时代尚不清楚。

境内盖层第四系的厚度受古地形控制,与基底岩石的埋藏深度有关。由于区境濒临长江,上海地区更新世时期的五期河流相堆积在本区发育良好,构成了五个承压含水层。主要岩性为中、粗砂及砾石夹粉细砂层。第五承压含水层埋藏在250米以下;长兴、横沙该层可分两个含水层。第四含水层在长兴、横沙都不甚发育,而在陆地部分地区,罗店、杨行、吴淞位于古长江主流线上,大场属边缘地区,该层顶板埋深一般为170~180米,中心部位可达240米,厚约70米,是地下水主要开采层。第二、三层埋深60~160米,有一定的开采价值。第一层埋深30~45米,一般无开采价值。在地质年代上,第一、二含水层属晚更新统,第三、四、五含水层属中下更新统。

与含水层相向的隔水层,由以湖相堆积层为主的粘性土、粉性土等组成。

晚更新统末期上海地区形成的湖沼相暗绿色硬土层,在本区的罗店以东至月浦、宝山、吴淞一带的沿江地区,由于江水的冲刷与切割而该层缺失,大场至罗店一带该层埋藏深度小于20米,其他地区一般约20~30米,五角场一带30米内不见此层。 [8]

地貌
根据地貌形态特征、成因、地面组成物质以及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宝山区大体上可划分为下列3种地貌类型。

冲积平原平地 分布在本区的陆上地区,是本区分布最广、面积最大的地貌类型。在长江冲积过程中,由于水力分选作用,沉积物由东向西呈由粗变细的条带状变化,在河流交互沉积、水系变迁、水力剥蚀等影响下,微域地形发生变化,致使降水在地面重新分配,并聚积于局部洼地引起涝害,这一地区高程在2.8~4.1米之间,平均为3.86米。

河口沙岛圩田 包括长兴、横沙两岛,是长江入海口受海水顶托作用发育而成的河口沙岛,地势低洼,其地面高程在2.4~3.1米之间,平均高势为2.80米,由于岛屿是由断续的河口小岛逐渐连接而成,或是依河滩不断淤涨、分期围垦而成,垦植历史不长,仍保持着圩田的地貌。地势北部较高,南部稍低。圩田内,河道残迹以及由于人工筑堤影响而在堤内外两侧多形成洼地。

人工堆积高地 是开河后在河道两旁泥砂堆积而成,或者是原来的低洼地,60年代起围堤吹泥而成的高平地,主要分布在新近开挖的杨盛河、潘泾河、练祁河等干河两旁以及吴淞乡的炮台、城中和淞南乡的联合、华浜等村。

土质
本区耕层土壤质地比较均一,大部分为轻壤土和中壤土,轻壤占52.24%,中壤占41.04%,少量为砂壤土及重壤土,分别占3.73%和2.99%,物理性砂粒含量平均达到68.75土7.16%,粗粉砂含量平均为67.96%,粘粒含量低,平均为12.51土3.93%,这样高的粉砂含量,对形成良好的结构和供肥性能不利,但对土壤的淀浆板结有一定促进作用。土壤质地的垂直分布亦相差不大,从地区分布来分,陆上东半境沙性较重,土质疏松易于翻耕,空气、水分畅通,但肥料吸收及保固能力较差;西半部粘性增加,土质较为密实,凝集力强,肥料吸收力、保固能力较好。

土壤
区境陆上部分为一广阔的冲积平原,按“急砂慢淤”水力分选规律,本区东北部靠近长江地区,沉积时水流速度快,沉积物颗粒粗,延伸至西南部,流速逐步减慢,沉积物颗粒变细,故土壤依距离长江河床远近而变化,依次为砂泥、夹砂泥、黄潮泥及沟干泥。另因江、湖交互沉积作用,形成不同的土体构形,使局部地区内可分布多种土壤个体类型。两个沙岛土壤的地域分布呈现北砂南黄的特点,即北部以砂泥、砂夹黄为主,南部以黄夹砂、黄泥为主。解放后,本区进行过两次土壤普查,第一次在1959年,第二次于1980年开始,区成立土壤普查办公室,各公社成立普查组,进行野外普查、分析化验、编绘图件、编写报告,历时3年多,共设置主要剖面6602个,分析剖面45个,农化样品419个,有效养分样品6928个。绘制公社、大队二级土壤有机质、有机磷、有效钾分布图和土壤利用改良、农田地貌等图,编成《宝山土壤》一书,1983年经市有关方面验收合格。据1983年全区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果,全县土壤分2个土类、4个亚类、12个土属、26个土种。

4   人口
宝山区地处上海市北翼,位于长江三角洲东北角前沿、黄浦江与长江汇合处。到2004年底,常住总人口为125.48万人,户籍总人口为86.76万人。
截止2004年底宝山区常住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900人,人口主要分布在张庙高境地区、淞宝地区、上大城区、月杨地区、其他镇区。张庙高境地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0683人,淞宝地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9153人,上大城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5841人,月杨地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341人,其他镇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915人。

2009年宝山区人口1486064人。





5   政治
宝山区委委员、常委、副书记、代区长:高奕奕



6   经济

综述
2013年完成增加值897.5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8.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34亿元,下降7.4%;第二产业增加值381.28亿元,增长9.2%;第三产业增加值513.93亿元,增长7.6%。三次产业结构比为0.2:42.5:57.3,第三产业所占比重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非公经济占全区增加值的比重为51.6%。
2019年,宝山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551.51亿元,增幅5.7%。 [13]

工业
清末民初,本区南境邻近上海市区的江湾、闸北、彭浦等地人口骤增,私营工厂渐次兴建。据民国10年(1921年)《宝山县续志》载,境内有大小私营工厂56家。民国17年市县划界前,境内的私营工业企业又增至78家,主要行业有棉纺、丝织、金木工、玻璃、卷烟、化工、食品、面粉、搪瓷等。民国26年“八一三”淞沪抗战,境内大小工厂均遭破坏,损失房屋、机器设备等约占战前工业总投资的53%;幸存的少部分工厂亦因战乱而被迫停产或倒闭。到民国30年,全境有各类工厂43家,大都规模很小,设备简陋。抗战胜利后,境内私营工业除纺织外,无甚进展。

解放后,在社会主义改造以前,本区私营工业有较大发展。1956年,全县(包括原北郊区)有私营工业企业246家,其中原宝山县28家,原北郊区218家,私营工业企业实行公私合营后宝山县仍为28家,北郊区组建成48家中心厂和独立厂。1958年北郊区并入宝山县后,较大的工厂划归附近市区管理,留下的工厂就成为本县地方工业发展的基础。

1956年,上海市制订了“充分利用,合理发展”的方针后,市区大批工厂迁建于本县境内,形成吴淞、彭浦、五角场等工业区。1978年以后,宝山钢铁总厂等国家重点工程又在本县北境兴建。依托并服务于城市大工业,本县地方工业以及乡镇企业获得蓬勃发展。1987年,全县有工业单位1298个,其中县办80个、镇办7个、乡村办1138个、校办73个。总产值150478万元(1980年不变价,下同),其中县办25446万元,占16.9%;镇办395万元,占0.3%;乡办67219万元,占44.7%;村办49089万元,占32.6%;生产队办6607万元,占4.4%;校办1722万元,占1.1%。乡、村、队三级乡村工业合计占81.7%。

据1987年测算,工业企业全年全员劳动生产率11927元,其中乡村工业为10992元;百元工业产值占用固定资产43元,其中乡村工业为45元;百元工业产值占用流动资金40元,其中乡村工业为40元;工业资金利税率30.58%,其中乡村工业为31.7%;工业定额流动资金周转天数101天,其中乡村工业为105天。鉴于乡镇工业对本县国民经济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故另设乡镇工业志,本志记述的是个体手工业、私营工业、县办工业和在本县境内的市属工业的情况。

2013年实现工业增加值318.22亿元,比上年增长11.0%。工业总产值1604.25亿元,增长7.4%;工业销售产值1605.52亿元,增长7.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产值1470.34亿元,增长9.5%。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金属制品业以及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五大行业实现销售产值1045.16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71.1%。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74.67亿元,比上年增长11.3%。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77.75,比上年提高7.75。

固定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97.1亿元,比上年增长29.7%。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按类别分,建设改造投资完成96.5亿元,增长7.9%,占投资总额的49.0%;房地产开发投资100.6亿元,增长60.9 %,占51.0 %。

从产业投向看,第二产业完成48.8亿元,增长6.7%,其中工业完成48.7亿元,增长6.7%;第三产业完成148.3亿元,增长39.7%。二、三产业的投资比例为24.8:75.2。

从投资主体看,国有企业投资28.9亿元,占14.7%;集体企业投资34.9亿元,占17.7%;三资企业投资31.1亿元,占15.8 %;私营及个体企业投资46.3亿元,占23.5%;其他企业投资56.0亿元,占28.3%。

农业
本区农业历来以种植棉、稻、麦为主,以棉为大宗,原为江苏省主要产棉区之一,粮食不够自给。城市近郊和城镇附近生产商品蔬菜有上百年历史。解放前,受封建土地所有制束缚,抗灾能力薄弱,又遭受多次战祸的严重摧残,农业发展缓慢,生产水平低下。1949年,全县农业总产值仅2045万元,每一农村人口农业总产值88元,纯收入61元;粮食常年亩产223.5公斤,总产33440吨,人均143.9公斤。

解放后,党和人民政府动员和组织农民,采取各种措施,发展粮、棉、油和蔬菜生产。1949年到1952年,克服战争造成的破坏,战胜严重灾荒,并完成土地改革,农民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2.1%。1953年到1957年,比较顺利地实现了对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依靠集体力量,进行了较多的农田基础设施的建设,增强了抗灾能力。5年中农业总产值的递增率达13.7%,农民的生活也有较大的改善。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一度发生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命令风和“共产风”、“一平二调”等错误,严重挫伤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遭到挫折。1960年以后,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和《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整顿人民公社,调整农村政策,并在农机使用、机电排灌、选用良种、改革耕作制度等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从而使农业生产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三年调整时期,全县农业总产值年均递增10.8%。1964年,粮食常年亩产547.5公斤,棉花亩产皮棉55.5公斤,首次实现“千斤粮,百斤棉”(指市斤)。1966年到1976年十年“文化大革命”中,在“左”的错误影响下,吃大锅饭,搞单一经济,鼓吹“只要粮山、棉山,不要金山、银山”,尽管在这期间农作物产量有所上升,但经济效益差。全县农业总产值年均递增为4.6%,生产队一级社员分配每年人均只增加2元多。到1976年,全县还有20%的农户的劳动所得不够抵付队里所给粮草的价款。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业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中心的经济体制改革,贯彻“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开展多种经营”方针和“郊区农民口粮立足自给,城市副食品供应立足郊区”的要求,按照市场需求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改变了原来单一的棉、粮生产结构,各类经济作物面积大幅度增加;同时,国家和集体以多种形式增加农业的投入,建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改进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发挥集体经济的优越性和个体经营的积极性,从而使农村经济得到全面、持续的发展。1987年,农业总产值达到1.43亿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8.7%,比1949年增长5.99倍;种植业总产值7519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2.40%;粮食总产11.97万吨,常年亩产599公斤,分别比1949年增长2.58倍和1.68倍,农副产品交售金额1978年为7152万元,1987年上升为1.31亿元,增长83.17%。主要农产品的商品率为48.5%,其中粮食为23.60%,棉花为86.60%,油菜为98%,蔬菜为77.70%。

解放38年来,本区耕地减少8.5万亩,农业人口增长5.04万人。农村人均收入从1949年的61元提高到1130元,劳均收入从106元提高到1807元;农村人均产粮从1949年的143.9公斤提高到423公斤。农村生产条件有极大改善,农业机械化、电气化和农业科技水平不断提高,1987年拥有农机总动力19.60万千瓦,耕作、排灌、运输、脱粒等大量农活都实行机械操作,农村贫穷落后面貌已发生显著改变。 [15]

2013年年完成农业总产值5.77亿元,比上年下降10%。其中,农业(种植业)产值4.05亿元,增长0.7%;林业产值0.33亿元,下降44.6%;畜牧业产值0.82亿元,下降29.2%;渔业产值0.15亿元,增长9.9%

建筑业
建筑业有序发展。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25.8亿元。区域内三级以上资质建筑业企业全年完成施工产值206.9亿元,比上年增长21.5%,其中在外省市完成施工产值92.1亿元,增长58.3%。以四大冶建公司为主的部市属建筑业企业完成施工产值134.3亿元,增长24.1%。

商贸业
明代,境内罗店、大场、江湾、月浦、广福各镇商业已有一定的规模。到清末民初,有县城、罗店、江湾、大场、广福、刘行、杨行、月浦、盛桥、殷行、真如、高桥、彭浦、吴淞等市镇和新兴、顾村、陈行、北川沙、胡家庄等37个村集。市镇中以罗店、江湾、大场、吴淞四大镇市面最盛,镇上商铺林立,行业众多,经营各有特色。民国26年(1937年)“八一三”淞沪抗日战争中,县内集镇遭到破坏,商业损失惨重,民国32年,日伪实行“清乡”,封锁交通,统制物资,商品奇缺,市面萧条。抗战胜利后,美货倾销,货币贬值,经济崩溃,商业经营陷于困境之中。到1949年5月,全县(包括北郊区)有商业户2550家,从业人员6470人;合作社10所,社员4445人。

解放后,国家在加速发展国营商业的同时,积极扶持供销合作社。1956年全县完成了资本主义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从此,商品流通渠道和市场经营比重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社会主义商业占绝对优势。1958年后,体制多变,集体商业向全民所有制过渡,供销社并入商业局,基层社改称国营商店,合营、合作、个体商业向全民、集体过渡,网点撤并,自由市场基本停止,致使商品流通渠道单一,物流不畅,影响经济发展。60年代初国民经济调整,国营商业与供销社重新划开,恢复集市贸易,扩大和活跃了城乡物资交流,商业购销相应上升。“文化大革命”期间,供销社再度并入国营商业,网点大并大撤,个体商户、集市贸易被当作“资本主义尾巴”加以限制,商品流通渠首又趋向单一,经济被搞得很死。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逐步改革商业体制,县商业局改为县供销社,全县商业经营由供销合作社统一管理,发展多种经济形式,形成多渠道、少环节的商业流通体系,改变了过去国营商业独家经营的局面。商品流通规模不断扩大,商业经营管理和设施条件也有很大改善,市场出现日益繁荣兴旺的景象。1987年,全县社会商品零售额45515万元,比1978年增长1.5倍,其中国营商业和供销社占78.39%,集体商业占17.75%,个体商业占3.86%。农副产品收购金额13070万元,比1978年增长82.72%。全县商业机构和网点2182个,比1958年增加88%,从业人员20406人。各系统网点与从业人员分别为:国营商业241个3363人;供销社商业410个,5449人;集体商业445个,10124人(包括乡村办业166个,3690人);个体商业1086个,1470人。区供销社联合社下设农业生产资料、烟糖、果品、五金、百货、医药、石油煤炭、食品、饮食服务、农副产品、废旧物资11个专业公司,8个商办工厂,1个汽车运输公司,18个基层供销社,2个贸易公司。区物资局下设木材供应、金属材料、物资综合利用、建筑材料、化工轻工、农机机电、生产资料7个专业公司,及罗店、横沙、长兴3个综合供应站。

房地产业
房地产开发投资较快增长。全年实现房地产业增加值30.0亿元,可比增长26.1%,房地产业增加值占宝山区增加值的比重达到9.3%,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据房地产开发企业统计,全年完成房地产投资额100.6亿元,比上年增长60.9%,占宝山区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51.0%;施工面积917万平方米,增长62.5%;竣工面积286万平方米,增长77.0%。房产交易中心数据显示:实现商品房销售面积168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额103.6亿元;存量房全年成交面积120万平方米;存量房成交额64.1亿元。

金融业
在国家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情况下,金融机构各项存款持续增长,贷款增长趋缓。至年末宝山区共有银行14家,本外币存款余额874.4亿元,比年初增长14.0%,增加107.5亿元;银行贷款余额475.6亿元,比年初增长7.7 %,增加33.9亿元,其中短期贷款171.6亿元,比年初减少21.4%,中长期贷款261.4亿元,增长75.7%。

7   社会

科技
民国期间,区科技事业处于萌芽状态。20年代初,始有区植棉试验场创建于杨行。30年代初,县设立测候分站和农业推广所,并划定农业推广区。各机构仅有少量科技人员,小规模地进行农业技术改良活动,试验场还曾邀请教授专家指导。后因民国26年(1937年)“八一三”淞沪抗日战争而中辍。抗战胜利后,虽曾恢复推广所和测候站,但很少开展科技活动。
解放后,全区科技事业发展较快,1956年县成立科学技术普及协会,1959年改组为县科学技术协会(科协),各公社成立科普工作委员会。翌年,农业科学研究所、农机研究所和作物、园艺等学会相继建立,并在农村逐步发展农业科技网,在熟制改革、品种改良、农机选用、新技术推广等方面取得了进展。“文化大革命”中,科技机构被迫停止活动,科技事业受挫。1977年,县建立科学技术委员会,1979年重建县科协,各学会恢复活动,并新建了一批学会、协会,科技活动从以农副业为主转向多学科发展。到1987年,全县有县级专业学会30个,拥有会员2700余人;有国家编制各类专业科技人员2455人,占全县总人口7.4‰。1978到1987年,先后有46个项目获得市或部级科技成果奖,203个项目获得县级科技进步奖和成果推广奖。
2010年,全区科技投入经费达2.47亿元,占区级财政支出的3.39%;落实企业研发费加计扣除税收减免额5.2亿元,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额2.24亿元。区科普工作形成以政府经费为引领、社会资金共同参与的科普投入机制。区科技发展基金支持项目99个,涉及农业、医学卫生、教育、工业、软课题5个领域;匹配火炬计划、创新基金、重点新产品等项目34项。全区列入国家、市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74项,列入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36个。

教育
元延祐二年(1315年)大场有东阳义塾。明代在月浦、江湾、罗店等地有书院和小学。清代乾隆年间有义塾。道光年间在县城与罗店各有1所书院。同治、光绪年间有义塾16所。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县城兴新学,光绪三十一年全国废科举时本县已有小学20所。到宣统三年(1911年),全县有小学41所。民国纪元(1912年)后又陆续兴办一批小学。民国13年创办县立初级中学。清末民初,复旦、中国、同济、劳动、上海、持志等一批高等院校在境内吴淞、江湾地区设立。民国21年陶行知在大场创办山海工学团。民国26年“八一三”淞沪抗日战争爆发,学校几乎全毁。1949年解放前夕,宝山县和上海北郊地区共有小学137所,学生18956人,中学10所,学生3268人。

解放后,工农子女入学人数激增,普通教育迅速发展。但在“文化大革命”中,教育事业横遭破坏,升学考试被取消,学制被缩短,教育质量显著下降。1978年后,调整中、小学布局,恢复秋季招生和升学考试制度,同时发展成人教育。1981年全县基本完成扫盲任务。1983年普及小学教育,城镇地区普及初中。1987年末,全县共有幼儿园246所,小学130所,中学25所,中专、进修学校、职校、成人业余学校等20所,电大分校1所;中小学在校学生47113人,教师 2893人。1958年到1987年30年间,教育经费共达15707万元,其中1983年到1987年4年达6350万元。1977年到1987年11年中,高中毕业生考取大专院校的共3831人。

2010年,宝山教育围绕育人为本、提高质量、促进公平、创新发展的中心任务,努力提升教育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水平。至年末,全区有教育单位275个,其中中学54所,小学73所,幼儿园128所,其他教育机构20所;学生数14.5万人,教职工人数1.3万。各级各类教育实现优质均衡协调发展,3岁-6岁婴幼儿入园率达到99%以上,义务教育入学率保持100%,高中阶段教育入学率超过98%,0岁-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指导率达98%,社区教育培训率达到68%,区域内来沪务工人员同住子女100%享受免费义务教育。追求优质均衡,推进城乡基础教育一体化发展。一是促进城区优质资源向农村辐射;二是加强与其他区及高中合作;三是加强高中教育,引导优质发展。宝山教育获:全国阳光体育活动先进区、上海市规范教育收费优秀达标区、上海市教育系统“五五”普法先进单位、上海市学法用法示范机关。

文化
上海宝山区吴淞湿地公园
本区文化遗产较为丰富。清光绪《宝山县志》、民国《宝山县续志》、《再续志》的艺文志中载有明、清、近代学者679人的著作书目1158个。文化艺术活动和民间文艺富有传统,地方特色浓郁。尤其是近代文化设施开办较早,在光绪年间县城已办有通俗教育社、城市图书公会,民国以后又先后办起民众教育馆、农民教育馆,活动广泛。“一·二八”、“八一三”两次淞沪战争中,本县地面文物、文化设施大多被毁。抗战胜利后,因文化经费无着落,未能及时恢复。
解放后,文化事业有较快发展,县、乡两级文化、图书、电影放映、广播等机构齐全。到1987年,全县有文化馆3座、文化站18个、图书馆4个、图书室17个、电影发行放映公司1个、影剧院5座、放映队17个,并有县人民广播电台、宝山电视台(筹设)和宝山沪剧团。群众性的戏剧、曲艺、歌舞、美术、摄影等活动,都较活跃,在市级会演、展览活动中,有50余名作者的100余件作品获奖,彭浦农民摄影被誉为“初绽的花朵”。民间传统文艺,几经搜集整理,得以继承发展,彩灯、龙船等重放异彩,文物古迹的发掘和保护也有进展。 [19]

2010年,全区有文化馆(站)14家,图书馆(站)13家,藏书709580册。区级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主要有区文广中心、宝山国际民间艺术博览馆、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区文化馆、月浦文化馆、区图书馆等,总面积6万余平方米。全区共有12个街镇文化服务中心(其中包括12个街镇图书馆)。全区居民小区、村文化活动室404个,覆盖率达100%。至年末,区公共文化设施总面积318759平方米。社会文化娱乐场所:电影放映场所9家,演出场所8家,娱乐场所273家(其中棋牌室98家),图书报刊网点106个,音像制品网点30个,网吧130家,印刷机构232家。区内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家、市级纪念点7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5家、区级纪念点1处,区级登记保护建筑10处。

卫生
解放前,本区的医药卫生主要依靠中医中药,罗店、江湾曾出了一些名医。境内医院的设立历史较早,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和宣统二年(1910年)就分别建有中国防疫医院和中国公立医院。20年代起到“八一三”淞沪战争前,陆续又有公、私立医院10余所开办,但大部分在战争中被毁,一部分受到严重破坏的,最终也被迫停办。沦陷时期,本县有过履仁医院及施诊所一类的医疗机构。抗战胜利后,宝山、江湾、吴淞、大场设卫生院和卫生事务所,罗店、刘行等地有私人医院。到解放前夕,私人开业医生有中医70人、西医15人,各公立医院共有医技人员61人,但机构设备简陋,药品匮缺,难以满足广大群众求医寻诊的需要。民国年间,县境内烈性传染病鼠疫、天花、霍乱曾多次流行,白喉、伤寒、流脑、疟疾、麻疹、结核病等传染病也连年发生,“枉死者每年不知凡几”。血吸虫病在部分乡村流行了70多年。妇幼保健工作根本无人问津,产妇分娩都靠产婆接生,所以产褥热、新生儿破伤风病患较多,幼儿麻疹并发症的死亡率很高,人民健康水平低下。解放前夕,人均期望寿命只有39岁。

解放后,医药卫生工作积极贯彻“预防为主”、“面向工农兵”、“团结中西医”、“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等方针、原则,卫生事业不断发展。1987年末,全县有县级综合性医院3所,中医门诊部、卫生防疫站、妇幼保健所、结核病防治所、精神病防治院、药品检验所、卫生教育馆、卫生学校各1所,共11个单位;乡(镇)卫生院12所;村合作医疗卫生室203个,县属工业及其他部门医务室34个,形成了三级医疗防保网。县、乡两级医院、卫生院拥有医技人员1554人(内有主任医师2人、副主任医师24人、主治医师186人),平均每千人有医技人员4.91人;病床955张,平均每千人3.02张;医疗设备总值366.7万元;医疗机构的建筑面积总计65125平方米,比解放初增长63倍。国家拨给的卫生事业费逐年增加,1958年至1985年全县累计4471万元,年均157.75万元,1987年为546万元,比1952年增长170倍。村卫生室有乡村医生、卫生保健员547人。所有这些,为广大群众防病、治病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38年来,县境内烈性传染病早已绝迹,血吸虫病已于1979年被消灭,主要传染病或已被消灭,或基本上被控制,妇女、儿童健康无保障的状况得到彻底改变,城乡卫生面貌有了显著变化,人民健康水平得到显著提高。疾病死因,解放前传染病死亡率占首位,解放后不断降低,到1987年,死亡于法定传染病的只占死亡人数的2.39%。因肿瘤、呼吸系统和脑血管病死亡的为最多,各占22%左右。1987年人均期望寿命73.31岁,比解放前提高34.31岁。 [20]

2010年,区卫生局下属公立医疗卫生机构35所,包括二级综合性医院6所(市一宝山分院、曙光医院宝山分院、华山医院宝山分院、大场医院、罗店医院、一钢医院)、专科医院2所(精神卫生中心、老年护理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8所、预防保健机构3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局卫生监督所、妇幼保健所)、120急救中心、爱卫办、合作医疗基金管理中心、血液管理办公室、社区卫生事务中心、卫生成人中等专科学校等。全系统共有职工5542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4384人,实有病床3154张。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2010年,宝山中心医院改扩建二期工程、华山北院和大场医院迁建项目基础阶段工程全面施工。市一宝山分院新外科大楼举行开工典礼。随着上述建设项目的推进,全区医疗卫生资源将得到进一步优化,百姓的就医条件逐步得到全面改善。政府财政投入持续增加。2010年区镇两级财政卫生事业费为4.26亿元,比上年增长16.7%。区级财政卫生事业费3.28亿元,比上年增长16.7%。

居民健康水平不断提升。2010年全区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90.85/10万,婴儿死亡率为4.23‰,出生缺陷率9.98‰,全区人口孕产妇死亡率为0/10万,人均期望寿命为82.04岁,其中男性80.02岁,女性84.20岁。

8   交通
域内海运、铁路、公路、城市道路、内河航运等互相衔接,构成完善的交通体系,是上海通江达海和通向外省市的门户之一。已建成以主干道为骨架,次干道、支路为基础,农村公路为补充的道路网络。主干道主要有逸仙路高架道路、S20公路(外环线)和外环线越江隧道、G1501公路(郊环线)宝山段、共和新路混合高架道路、轨道交通1、3、7号线北延伸(宝山段)、江杨路、沪太路、蕰川路等,全区轨道交通运营线路长度达到46.47公里。




9   方言
宝山话,是一种吴语方言,属于吴语太湖片苏沪嘉小片。





10  旅游
挖掘资源,融合优势,旅游产业有新发展。年内成功举办“爱我中华红色之旅”启动仪式、“迎国庆—上海旅游节花车宝山巡游”和“宏伟钢城,动感汽车城”主题游。各旅游景点全年接待游客60.3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304.4万元。至年末,宝山区星级宾馆12家,其中四星级1家。主要饭店(宾馆)实现营业收入4.8亿元,比上年增长12.0%;接待50.0万人次,增长35%,其中接待海外旅游者13.2万人次,增长1.4倍。至年末,宝山区有旅行社27家,其中,国际旅行社1家,国内旅行社26家,实现营业收入2.2亿元;组团出游16.5万人次。

吴淞国际邮轮码头、吴淞炮台湾湿地森林公园、顾村公园、美兰湖。

11  著名人物
宝山历来人文荟萃,英才辈出。宋元明清时期,有文武进士50多人。明清以来,在抵御外侮反侵略斗争中,涌现了不少英雄人物:在明代,有援朝抗倭的武进士钱世祯;在清代,有中日甲午战争中英勇殉国的致远舰帮带陈金揆;在民国,有抗日战争中牺牲的徐克强、冯国华等。在人民革命战争中,又出现了左慕逸、张宜功、徐国璋等英雄儿女,为人民的解放事业而斗争,或是浴血奋战,壮烈牺牲;或是坚持艰苦的地下斗争,鞠躬尽瘁。在造福宝山人民的事业中,清代有修筑护城石塘的知县胡仁济,民国有尽瘁于地方公益的县知事钱淦。从近代到现代,宝山还出现了社会活动家袁希洛、教育家袁希涛、名医蔡香孙、医学家颜福庆、艺术史家滕固、社会学家潘光旦等。解放后,在经济、科技、文教、卫生等各条战线上,都陆续涌现大批作出优秀成果的先进模范人物。

宝山区原区委书记
潘光旦(1899-1967)江苏宝山(今属上海市宝山人)罗店人。字仲昂。社会学家。民国11年(1922年)毕业于清华学校,次年留学美国。潘光旦早年身残,几十年来,在治学上博览广识,刻苦钻研。一生不事积蓄,但遗书万卷于身后,全部捐献给国家。潘光旦1967年6月10日病逝。他一生著作甚多,对家庭学、优生学有突出的贡献。


陈伯吹(1906-1997)宝山罗店镇人。著名儿童文学家。笔名夏雷。1985年中国福利会授予陈伯吹樟树奖。1988年全国妇联、文化部授予儿童文学创作荣誉奖。

袁希涛(1866-1930)江苏宝山(今属上海市)城厢人。字观澜,又名鹤龄。清光绪举人。清末民初教育家。以诸生肄业上海龙门书院。

李天霞,(1907-1967)字耀宗,江苏宝山(今属上海市)人,黄埔军校第三期毕业,陆军中将,在赫赫有名的国民革命军第74军中(整编74师前身)曾任旅长、师长、副军长、与俞济时、王耀武、施中诚、张灵甫等均为该军头面人物,军中称其“霞公”。1949年9月因福建平潭失守,蒋介石以“自撤退有亏职守”罪名判处他有期徒刑十二年,从此一撅不振,结束军旅生涯。

黄埔军校同学录关于李天霞的部分



12   城市荣誉
2017年,宝山区重新确认国家卫生城市(区)

2019年12月6日,宝山区入选2019年全国百强区。

2019年12月,成为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单位。

2020年6月,入选2020中国最具书香百佳县市。

2020年10月20日,入选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名单。

          


沪ICP备15047743号-2

版权所有:上海觅你科技有限公司

电话:021-62973663 手机13601842323 QQ:1228366484

上班时间:上午8:30到下午5:30,周一到周五(非工作时间电话或QQ联系,手机:13601842323)

公司地址:上海市中山北路3751弄15号807室/光复西路1995弄15号807室(海鑫公寓内,华师大南,苏州河北)

版权所有,盗版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