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基础知识 | 智能建筑首页 | 申米网首页 |
|
|
|
|
|
日本人多地少为什么还能一家一栋房?
日本人多地少为什么还能一家一栋房?
21财闻汇 2019-01-31
11:47:03 来源:地球知识局(ID:diqiuzhishiju) 作者:图南 在东亚密集高耸的单元房的城市环境中,日本却可以算得上是“清流”,大多数地区没有高耸密集的单元楼房,取而代之的是一栋栋名叫“一户建”的独栋住宅。
日本住宅自有率在近十多年来一直维持在60%左右,而“一户建”则是个人持有住宅的主体。《蜡笔小新》里野原家的生活被描绘成为独栋、庭院加草坪的生活,成为许多中国人对日本人生活的最初想象,
今天的文章就来了解一下,日本人为什么都钟爱于“一户建”。 要致富,先盖楼 二战后,日本主要城市的中心区被移平,空无一物。在当时的日本东京,平民只能从废墟上捡木料来搭建临时木屋遮风挡雨。 一片焦土下的东京下町
当然大轰炸之后也并不是所有人都愁眉苦脸的,远郊的居民就挺淡定,因为他们手上有房。那些战前地理位置偏远的房子,意外在大轰炸中幸存下来,成为了当时的紧俏货。在战后日本人流移失所的大混乱中,一大批浑水摸鱼的“包租公”和“包租婆”依靠坐地起价的房屋租金,过上不错的生活。 在废墟中寻找材料
但是租房市场的混乱很快引起社会的不满,日本政府在1946年颁布房租管制命令,限制房屋租金,并且颁布一系列保护租客的条款。 政策保护了租房者的权益,却压缩了出租者的获利空间,同时设置各种出租房屋的限制性条款。出租房屋赚不到钱,“包租婆”和“包租公”们内心大有不爽,想出的对策简单而粗暴——不租了。 索性直接住船上好了
就这样,日本房屋租赁市场房源越来越少,但是人民住房的需求却在不断上升,而且很多民众还住在简陋的木板房中。 于是50年代初期,日本接连颁布两条法律:《住房金融公库法》和《公营住房法》,勒紧裤腰带来解决住房问题。 后一部法律规定没钱的居民由政府提供公租房,日本政府开始拨款抓紧建设日本特色“廉租房”;而最重要的则是前一部法律,政府成立金融公库,给手头富余的居民提供贷款,让他们可以自己盖房,这一部法律在此后数十年时间里,提高日本房屋自有率,各种小户独栋开始拔地而起。 有了自己的房子 一家人就能整整齐齐了
进入六十年代,日本经济腾飞,日本钢铁建材等产量不断上升。手头有点钱的日本人终于可以大刀阔斧地提高居住水平。日本政府在1965年提出“住房建设五年计划”,并提出“一家一套,一人一室”,既建公租房,又要建独栋,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一套一套又一套
独门别墅“一户建”成为住房政策的扶持重点,日本还专门建立一个名叫地方住房供给公社的机构,划拨大量资金专门负责抓住房建设。从此,被成为“一户建”的独栋在日本成为个人所有住房的代名词。 不过随着人口的集中,也越来越拥挤了
一栋栋独门别墅遍地开花,从城郊向市中心延伸,战争的废墟被大片居民区取代。 然而随着一块块土地被占据,在东京等大城市终于开始出现局部用地紧张的问题。 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开始设想海上城市 拓展东京的发展空间了
人多地少也要建独栋 日本在70年代末人口早已经达到1.16亿,日本社会都一致担忧如果每个人都住这种“一户建”的独门别墅,那么全日本都将会陷入土地危机。人口大爆炸和国土大沦丧的论调甚嚣于各路媒体,这种焦虑却意外地刺激房地产市场“早买早赚”的投机心理,房地产价格暴涨,酿成了“泡沫经济”。 直上云霄
但是这并没有影响日本人建设“一户建”热情,原因在于日本人口分布严重不平衡。 战后日本仅仅用了23年的时间就将城市化率提高到72%,乡间土地大量被闲置。城市人口的分布也是极为不均衡。人口主要集中在两大区域:第一个是东京都市圈,坐拥超过3700万人,占据日本全国总人口三分之一左右;第二则是关西的近畿地区(大阪、京都和神户等地区),拥有超过2000多万人。 高度集中在关东、关西 北九州也是一个人口中心
这意味着日本全国一半以上的人口都集中在10%左右的国土。剩下的大部分国土除了用于必要的农业等经营活动以外,用来给不到一半的人口建独栋是足够的。 如果在东京买不起,周边可以试试
房市泡沫中的高房价迫使工薪阶层搬离市中心,这些人也包括大量破产的楼市投机者们。这个趋势泡沫经济之后,日本政府也抓住这个趋势,推出城市副中心建设和完善轨道交通的战略,市中心密集的居住人口被有效疏散。大城市周边区县成为新的“一户建”住宅用地,相对充足的土地供应和严格的房价监管政策也使得房价趋于平稳。 平稳到让人绝望
而对于那10%左右的人口密集区而言,泡沫经济也没有改变“一户建”遍地的格局,反而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日本大城市中心区居住格局。 另外日本多地震的基本国情也成为日本人热衷于建设和购买“一户建”。 普遍攻击下,哪种房子更安全呢
尽管在上个世纪针对“一户建”的质疑甚嚣尘上,但是日本人无一例外选择兴建和居住低层楼房。一户建多数都是木板或者一些轻型建材搭建而成,真遇到地震,房屋建材掉下来也砸不死人,整个房屋往往如同一个完整箱体。 在这方面是绝对的行家
驻日美军一度形象地戏称日本的“一户建”是“用木板和纸糊成的狗窝”,而正是这种日本特色的“狗窝”式建筑在多次地震中“屡建奇功”。在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中,全世界通过媒体拍摄镜头,亲眼目睹海啸将一栋“一户建”平推百米而不散架,大有风雨不惧的架势。 震不倒的一户建
买不起房真焦虑 但是和很多中国人想得不一样,住进“一户建”也并非意味着住进别墅,它更像一个折叠的单元房,大多“一户建”的住房面积其实低于一百平。而且面对人多地少的问题,日本人将楼间距一再缩小,这导致日本居民区的公共道路大多十分狭窄,难以通车,出行不便。但是就是这样的房子,当它被赋予不一样的象征意义时,就变得与众不同。 所以日本建筑师 也很擅长对这种极限空间的操作...
90年代,《樱桃小丸子》和《蜡笔小新》风靡亚洲,这两部动漫描绘了典型的日本家庭生活,住一户建,前有庭院,后有花园。“一户建”成为中产阶级生活的标志。拥有自己的“一户建”住房则被日本社会视为青年向成家立业的中产阶级过渡的标志。 小丸子家
在日本经济高速发展时期,成为中产阶级,在一家企业拼命的干活,然后按照“年功序列”缓慢升职加薪,按部就班就可以过着舒适生活。而舒适生活则是以一栋“一户建”为标志的,正如现在中国中产阶级追求的大落地窗高层住宅。 幸福的样子
所以小新的爸爸背负三十多年的房贷也要买房。 但是泡沫经济破灭之后,日本年轻一代对“一户建”却开始失去了兴趣。如今哪怕是30岁以上的理应成家立业的日本人,持有房子的比例也一直下降到10%,自建平房的比例则更低。有人认为,泡沫经济让许多年轻群体父母倾家荡产,这给小年轻们留下心理阴影;另外,年轻一代更愿意把钱拿去提高生活品质等等。 这种比较便宜
但说到头来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没钱。 日本社会盛行的终身雇佣和论资排辈,年老的员工长期占据企业中高层岗位,挤占年轻人的上升空间。年轻人缺少发展机会,也没有上升空间,长期处于职业底层,收入微薄。进而不敢买房,不敢结婚,婚育率持续下降,这又反过来加剧老龄化问题。 有些年轻人有高学历也找不到好工作
日本政客当然也明白,年轻群体长期受到压制,生活飘忽不定,也在危害科技创新这个日本的立国之本。 但是,银发长者们已经闲暇,平时热衷政治投票,是政党选举的都在争夺的票仓,历届日本政府都不敢轻易得罪。表面上看来,近年来日本政坛都在积极解决老龄化问题,但其前提还是维护年老者的利益,对年轻人积极性的保护不足,最终还是难以成功。 这让年轻人心灰意冷。既然进入社会拼搏也不能拥有父辈的中产生活,倒还不如在家啃老。
进入21世纪,日本年轻群体跟父母居住的比例不断提高,而且增速更快。因为买不起自己的住房,2010年以后,30岁左右的年轻群体住在父母家的比例达到三分之一左右。而20岁结婚的人群当中有五分之一依然住在父母家。甚至还出现多年未离开家的“蛰居族”。 买房成家这一社会观念逐渐被买不起房的现实击碎。这个时候多世代“一户建”应运而生,这可以说是升级版的“一户建”。曾经成年后要搬出家门,独立生活的观念,在老龄化冲击下,逐渐瓦解。
无论住房自有率如何下降,日本自有住房率维持在高位,并且“一户建”作为一个中产阶层的标志地位依然没有丝毫减弱。“一户建”作为标准日式生活的象征,它记录着日本的经济崛起,同时也因为越来越高的空置率,“一户建”也成为日本老龄化之后人口衰落的写照。 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文中投资建议仅供参考。
|
友情链接 | 普照网 | 久久亮 | 觅你网 | 小区网 | 懒人网 | 空调网 | 毛豆网 |
沪ICP备15047743号
上海申米楼宇有限公司 上海觅你科技有限公司
电话:021-62973663 QQ:1228366484
上班时间:上午8:30到下午5:30,周一到周五(非工作时间电话或QQ联系,手机:13601842323)
公司地址:上海市中山北路3751弄15号807室/光复西路1995弄15号807室(海鑫公寓内,华师大南,苏州河北)
版权所有,盗版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