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代住房,你不是在逗我吧?
——兼谈负责任的创新
范春萍
所谓“第四代住房”的大饼,已经被画出有一段时间了,因觉新奇、有创意而浏览过,想不起是否顺手转发过,但的确未曾特别在意。近日,朋友圈几次见到这个号称“中国第五大发明”,不由得认真翻阅一下。这一看,发现问题多多,心想会不会又是一个让人眼前一亮的“巴铁”?
(注:本人今晨所见“第四代房已来临,你还在买第三代房吗?”,来源于微信公众号“人民百姓网”3月10日帖。本人此文中关于“第四代住房”的介绍和图片引自该帖。)
名为“空中庭院房”又称“空中城市森林花园”的所谓第四代住房,提出的是一种城市住房新模式,核心理念是在不增加太多投入的前提下,把自然环境引入城市居家环境(此理念是笔者代为总结的)。命名者把人类住房曾经的“茅草屋”“砖瓦屋”“电梯房”归为前三代,说当前作为城市住房主体的“电梯房”是“鸟笼式”住房:“居住环境与自然环境分离,人们只能透过窗户才能看到外面的世界,呼吸新鲜空气”;而其第四代“空中城市森林花园”:“将郊区别墅和胡同街巷以及四合院结合起来,建在城市中心,并搬到空中,形成一个“空中庭院房”;“每层都有公共院落,每户都有私人小院及一块几十平米的土地,可种花种菜、遛狗养鸟,可将车开到每层楼上的住户门口,建筑外墙长满植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设计者还贴心地预先为可能嫌养护植物麻烦的住户排忧解难:“花草树木的养护浇灌,是采用自动滴灌系统(这是一个很成熟的技术)进行自动浇灌,住户只需要每两三个月修剪一次枝叶即可,每家每户绿化院子的成本大概是每平方米500元左右。”(此处未说是年价还是月价。)
帖子的总结性陈述是:“时代的发展,让人们离梦想中的生活越来越近,空中庭院房,每层都有公共院落,每户都有私家小院,可种花种菜遛狗,直接将车开到30层楼家门口!”
一、对所谓九大优势的质疑
该帖子列出“空中城市森林花园”九大优势(注:如下括号中为笔者手记):
(1)“彻底改变目前鸟笼式的居住环境”:“空中花园”,“空中街巷”;(2)“每家都有一座私人小院:实现在都市中回归大自然的梦想;将阳台做高做大,给居住用户带来真正的便利。”
(所说第一和第二条优势其实一样,这也是此项目最诱人的地方。久居嚣杂、污浊都市,渴望大自然清新空气的人们无法忽视这种诱惑。)
(3)“开启空中停车时代;住户车辆及访客车辆都可通过小区外围道路及智能载车系统,一分钟内即可开到所去任何楼层的公共院落里,停在所去屋前的停车位上,方便了人们回家停车和驾车出行,彻底解决了住户停车难问题。”
(“智能载车系统”,说白了就是载车电梯吧?想来电梯不可能直接到位——那将需要对应每个车位一部电梯——大概只能送到楼层吧?上楼之后如何智能移动,智能传送带吗?不大可能,难以想象用传送带把车送到每一车位所需的代价。或者机器人泊车?估计多半是人工操作:统一的泊车员,或上楼后用户自行泊车。那么,上楼后的移动路径的容量需要多大?既要行人又要行车的空中街巷需要多宽?起码要赶得上地面双行车道的宽度吧?)
(既然说可以满足“住户车辆和访客车辆”停车需求,是否估计过这种需求的量级?以如上所说的“30层楼”计,若一层10户则总共300户,按住户车加访客车平均每户2-3台计,则该楼600-900台车,每层20-30个车位;若按每层6户,则需360-540个车位。需要几部载车电梯?平均二三十台车在空中平层相互以及与行人交错,会堵车吗?)
(安全风险有没有考虑过?看看上图中的停车位,无论是“街巷”式还是入户式,都是狭窄的高空车位,若操作不当,后果惨重;而天长日久难免失误,就像地面行车难免刮蹭一样;若出现操作失误,可不是一条“女儿墙”所能挡得住的;完全依靠智能系统,遭遇停电或系统故障时怎么办?)
(4)“不再建地下停车场:只开挖主楼的基础部分做人防层及布置设备,不用再往下大开挖两三层建停车场,可节省90%的地下工程量,缩短工期。”
(若使一座建筑坚固到可以承载每层的森林和停车场,墙壁厚度、强度须增加多少?如此沉重的地上建筑,地下只挖一层,稳固性何以保障?设想普通楼房30层,和这种“空中街巷”加“空中花园”的30层,对地下基础的要求会相差很大吧?若需深扎基础,成本怎能不升反降?由于载重过大而增加建筑用料的一片“空中城市森林花园”小区,所需用的水泥,是否要一座小山的石料来烧制?需用的钢材是否也要翻倍?)
(5)“使房屋面积凭空增值15%以上:住户从载人电梯出来即在所去楼层的室外街巷里,从街巷直接进出自家大门,没有了传统的电梯厅及过道,减少了公摊,使房屋公摊面积下降到10%以下,这是了不起的创新成果。”
(这一条尤其可疑:“没有了传统的电梯厅和过道”“减少了公摊”,那么,增加的“空中街巷”面积不是比“传统的电梯厅和过道”大得多,不需要公摊吗?没有了地下停车场,汽车只能上楼,增加的载车电梯不公摊吗?把钢铁重物垂直载上载下,增加的耗能不公摊吗?更何况,这些增加出的不必要能耗,是有碳足迹的,它们可能来自毁坏自然生态的水、煤、核电。)
(6)“不增加占地和建筑成本:可建设高层、中高层、多层等所有建筑和所有户型及大小面积,可采用框架、框剪、钢构等任何建筑形式;容积率可建到1.0~6.0;建‘空中街巷、空中停车及每层公共院落’的成本,与大开挖建‘地下室停车场’的成本基本相当,甚至还略有减少。(7)”使投入与产出比发生质的变化:投入普通建筑的占地和建造成本,却得到比别墅更好的房子。”
(第六和第七条说的基本也是同一件事。那么,减少了下挖深度,向地下的纵深的确是减少了,但放弃了地下停车场集约使用空间的优势后,每层都要增加停车、走车空间,需增加多少平面占地呢?另外,如果用地下停车场,整个小区可以只有一个通向停车场的入口、一个出口,而车辆上楼,即使是用“智能载车系统”上楼,车们总得来到楼下吧,总得在楼下有缓存空间吧?如果赶上早晚高峰,还得有车们排队的空间吧?一栋楼数百台车进出哦,需要增加多少平面占地空间?真的是“得到比别墅更好的房子”,真的只须“投入普通建筑的占地和建造成本”?)
(8)“具有非凡品质,却可造福亿万百姓:与别墅一样都有家有院,但却可建在城市中心任何地方,更方便人们上班、上学、休闲、医疗和出行,同时它比别墅居住更安全、更私密、视野更广阔、不荒凉和更有生活气息!”
(此条没什么新东西,可以与第一条、第二条合并。但是,笔者这里却想对所谓可“造福亿万百姓”的提法吐个槽:知道“亿万”是个什么概念吗?难不成想把现有中国城市住宅全拆掉,通通盖成“空中城市花园”?知道那样做的代价会有多大吗?商业推广应有诚信,别忽悠。)
(9)“更适宜人类居住:第四代住房拥有多项原创核心技术,其中任何一项都将颠覆传统的住房模式,都将使人惊叹不已,因此被业界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它将彻底改变城市钢筋水泥林立的环境风貌,彻底改变第三代住房鸟笼式的居家环境,使家变成家园,使城市变成森林
,使人类居住与自然完美契合并和谐共生!”
(此条中其它内容与第一第二条无异,有用的信息是说已经“拥有多项原创核心技术”,“被业界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这一点确实引起过笔者感慨:穷则思变,人多地少刺激发明产生。不过,梦想可以是浪漫的,工程却是要严谨的。所拥有的技术足以解决问题吗?恐怕还有许多问题是技术所无力解决的。)
二、其他难以解决的问题
(1)土壤问题
需要多少土壤、多厚的土层来支持高大树木的发育成长?“第四代住房”“把自然环境引入城市居家环境”?真的可能“不增加太多投入”吗?
高大的树木,根系都会很庞大。对于一棵树,俗话说:地上多大地下就多大。薄薄的土层如何支持高大植物根系的发育?若土层不够,结果大概两种可能:一是植物憔悴、枯萎,长成“小老树”,直至死掉;二是树根撑破建筑,形成安全隐患。而若把足以养植一座“城市森林”(假设真能做出城市森林的效果)的土壤搬上楼,需要一座山的土源吧?搬运一座座山进城,要多少交通和能源运力?
另外,花园土壤需不时更新,否则土质就会下降,而巨量的更新土源如何解决?换下的巨量旧土又如何处置?频繁更新土壤显然不可能。若不更新土壤,土质下降植物必会枯萎,如何解决?用化肥吗?若用化肥,则会使土壤板结,只是减少了土壤更新的频次,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土壤质量问题,还会导致排出含有化肥的污水。
(2)植物病害问题
那么密集的植物群落,比较理想的状态是,树绿花红、蜂蝶飞舞、鸟雀合鸣。那么,植物的虫病菌病如何解决?若不用农药,小区或成灾区;若用农药,小区将成毒区。空气中,以及花园污水中,都将含有大量农药成分。
在这样的土肥环境下,还说可以“种菜”?难以想象。
(3)耗水问题
植物密集,可以带来丰富的氧气和湿度,会使人感觉舒适,但这是以足够的水源供应为前提的。植物叶面、枝干和土壤,每天要大量蒸发水分,建筑耗水量会大增。是的,可以用中水,但小区中水也未必够用。而且,中水,本来是要有很大一部分用来补充城市地下水的,这个缺口如何补?在如今城市水源枯竭的背景下,淡化海水、远程调水的代价,有没有算到这样耗水型消费住宅的成本中。
(4)污水处理问题
按照设计方的构想:“所有院子的混凝板都是下沉板上翻梁,就像卫生间的结构一样。”如下图。
至少存在两个问题:一是花园施肥和用药,产生的污水,是在小区内自行处理后形成中水复用呢,还是排入城市污水管道?如果自行处理,增加的处理设施和建筑面积怎么算?如果直排城市下水系统,那么多这样的小区,都将相当于农业污染水平的化肥、农药污染排入下水系统,增加的城市公共污水治理压力,加上空中街巷、园林放大后养鸟、遛狗增加的污染,要其他所有没享受到“空中城市森林花园”的公众分担吗?这样合理吗,城市是不是应该提高此类高档小区的污水处理收费比例?
二是,滴灌对水质还是有要求的,不然滴水的小孔很快会堵。中水,能否适合使用?如果用没那么多水垢和污物的优质水,增加的水源成本有多大?且不说住户个人是否愿意承担或是否能担得起这个成本,只说城市,以如此高昂的水源消耗增加绿色覆盖率,对于水资源的使用是不是经济的?毫无疑问,同样的用水量,若在地上养育同等生态功能的植被,一定会比在这样的人造设施中更经济。
而且,地上植被,若水源、养料充足,会繁衍出自然生态群落,会沐浴自然的雨雪风霜,自然增加地下水补偿,自然生长壮大,良性循环,生态效益高。而人工阳台上,很难产生生态群落的自然繁衍,乔木、灌木长到一定体量势必就会被剪裁,或者根本就不可能长到它自然生命所赋予的体量。生态效益有限。若考虑到为此付出的各种代价,则所谓“空中城市森林花园”的居家景观价值大于生态价值。所说单一植被是绿色荒漠、人造草坪是绿色荒漠,也是这个道理。
(5)“第四代住房”规划目标的可行性问题
“空中街巷”“空中停车”这个目标明显太乌托邦,不可行。其实所谓“空中停车”本也不在“世界第五大发明”的核心理念中,被标榜为“世界第五大发明”的“第四代住房”,核心理念是“将自然环境引入城市家居环境”(当然,这一点是笔者代为总结的。)。“空中停车”仅是锦上添花。若取消这个“空中停车”,像目前的常规城市住宅小区那样,使用地下公共停车场,发挥地下空间集约优势,或许更能突显“第四代住房”的核心理念。
那么剩下的就是“空中花园”了。假设说这样的“空中花园”小区建成了,也入住了,大阳台上的植物或因如上提出的各种问题而大面积死亡,空中森林的“城市氧吧”效益能持续吗?如果植物所可能给住户带来的福祉也失去了,就剩下一个大阳台,那投入产出效益还值得吗?在寸土寸金的都市,住户有没有必要花那么大代价,换一个超大的空中阳台?
如此这般,“第四代住房”的核心规划目标是不是都消解了?
三、思考
(1)发展观问题,发展方式导向问题
如果把一座座山的土挖出来,运到城里,再搬到高楼上去种树养花;把一座座山的石头炸出来,烧成水泥,再运到城里,搭成数十层的“空中街巷”,为的是享受“自然风光”,我们为何不直接在青山绿水间修屋建房?如果把一座座山的生态毁掉,换来都市里的人造阳台,那么,对于区域甚至国家而言,“空中城市森林”的生态效益能抵得上那些被毁掉的山吗?再加上电能和水源的消耗呢?这些电能和水源,也可能是毁掉了另一些山山水水换来的。
当量变产生质变的时候,当依赖城市水泥架构的“森林”无以为继,枯萎了的时候,我们还找得回那些被毁掉的山吗?
所以说,这不是个高档小区建筑模式的问题,而是发展观问题,也是一种发展方式的导向问题:我们是应该毁掉城市之外的生态,把大自然中的水、土、石、树搬进大都市,做成人为景观,虚假地暂时满足一下需求,还是应该引导减弱大都市的资源集聚,从而也减弱大都市的人口集聚,以分散均衡节制地使用资源?在原生地以与自然和谐的方式使用资源,让乡村和城市、小城镇与大都市同样地健康发展,让人们可以在更自然的环境中健康地生活,是一种更可取的发展方式。
(2)对大自然的敬畏
不要设想天上会掉馅饼,不要设想会凭空产生的奇迹。怎么可能把自然生态引进城市居家生活,而不用付出代价呢?你这里的一分奇迹,一定会是其他地方几倍的付出换来的,就像如今密集、巨大都市的繁荣,是以乡村和原生自然的萧条为代价一样。大自然的奇迹,是亿万斯年进化的结果,是生物群落的和谐共生,没那么容易被人为复制。顺应自然才能与自然和谐相处,人类才有未来。
(3)负责任的创新
“负责任的创新”是近年由欧洲科技哲学、科技伦理学界提出,并在国际上得到广泛传播和认同的科技与工程伦理理念,同时也是约束科学家、工程师科研和创新行为的伦理规范。其意在于让科研和工程从业者,在提出和施行创新成果时,要充分考虑到对自然环境、子孙后代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以及在成果施行过程中可能带来的安全隐患。当然,更应该考虑到这样的创新成果对经济发展方式的引导是不是更健康,抑或是使发展方式变得更疯狂。
凡是存在如上影响和隐患的所谓“创新成果”,都应该被抵制。
现在是晚7时刚过,笔者再次打开“人民百姓网”公众号上“第四代住房已来临,你还在买第三代房吗?”这篇帖子时,发现其篇尾动态计数显示我“是第38624780位转发的人”(为留存这个帖子,今天早晨7时刚过,我把它转到了自己另一手机的微信小号中),不由得心中发出“8位数的转发量,可见阅读量会有多大”的感慨。试验性地用小号在小圈转了一下,打开看看,还是“38624780”!感情这是个虚假显示数。也是哈,38624780次转发,怎么可能才只有6799次阅读?想起来早晨注意过阅读数是5158次。差不多12个小时时间,增加了1600多次阅读,对于一个帖子来说,是相当不错啦。
只是,就算创意好,做如“38624780”这样虚假的商业传播,也是会损失信誉的。
|
沪ICP备15047743号
上海申米楼宇有限公司 上海觅你科技有限公司
电话:021-62973663 QQ:1228366484
上班时间:上午8:30到下午5:30,周一到周五(非工作时间电话或QQ联系,手机:13601842323)
公司地址:上海市中山北路3751弄15号807室/光复西路1995弄15号807室(海鑫公寓内,华师大南,苏州河北)
版权所有,盗版必究